大麦推荐

  8月24日,由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、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,北京国际电影节·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·大学生电影节纪录·动画·戏曲特别单元展映暨文化沙龙活动在北京市东城区77文创园正式开启。

 
  本届大学生电影节“纪录·动画·戏曲特别单元”活动首次新增线下展映和圆桌对谈环节,在展示优秀影片的同时,邀请专家学者、行业嘉宾对近几年中国优秀戏曲、动画和纪录电影进行新探讨和新挖掘,力图为中国电影艺术、产业、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、新视野。本次影戏文化沙龙将立足北京市东城区特色,响应东城区“戏剧东城、戏曲生态”的文化口号,创建一个面向青年的艺术平台,让电影与戏曲共建地区名片,合力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。
 
   8月26日,大学生电影节戏曲特别单元展映暨文化沙龙活动顺利举办。在信息媒介高度发展的当下,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戏曲艺术,正结合时代特点,不断做出尝试以探求新的制作、传播路径。
1_副本.jpg
《白蛇传·情》
 
  26日上午,《白蛇传·情》开启了戏曲特别单元展映。《白蛇传·情》取材于民间故事《白蛇传》,是国内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。本片在镜头语言上实现了电影式的自觉介入,并引入了先进的视觉特效与杜比全景声技术,使戏曲电影突破了舞台的限制,令观众获得丰富的视听体验。同时本片对人物与情节的设置也进行了现代化的改编,更加契合现代年轻人对爱情、对人情世故的价值观念。
2_副本.jpg
《南越宫词》
 
  下午展映的《南越宫词》由同名经典粤剧改编,讲述秦王朝派遣赵佗南下征战百越,赵佗罢战求和,最终促进民族融合,创造出一段和谐发展光辉历史的故事。影片由著名戏曲电影导演马崇杰执导,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、李嘉宜主演,采用国际领先的虚拟技术进行制作。历史悠久的南越文化,通过电影加戏曲两种艺术形式的美学融合加以展现,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戏曲艺术,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 
  随后的主题文化沙龙中,四位专家学者围绕“新时代戏曲电影的跨媒介创作与传播”的主题,从近两年传播、影响较大的优秀粤剧电影出发,以多重视角探讨在新时代的媒介传播环境中戏曲电影的创作、传播发展的跨媒介新路径,以期促进戏曲电影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为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的活力。本场学术沙龙由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副教授,青年导演、编剧张阳主持。
3_副本.jpg
 
4_副本.jpg
(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副教授,青年导演、编剧张阳)
 
 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杨乘虎认为,《白蛇传·情》《南越宫词》等戏曲电影既立足于舞台,又能够超越舞台,以电影的叙事手段探索一种中国独有的戏曲艺术影像化。同时杨乘虎教授还提出传统戏迷喜爱戏院的间离效果,而普通观众则追求沉浸的体验的观点,短视频等跨媒介传播方式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了解戏曲文化。
5_副本.jpg
(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杨乘虎)
 
 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党总支书记、影视与传播研究中心负责人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武亚军肯定了《白蛇传·情》等戏曲电影将高度程式化、抽象化的戏曲艺术科技化、具象化处理的有益尝试。武亚军教授认为今天的青年观众是未来戏曲的主流观众群体,当下的戏曲电影创作者应当创作出更符合现代媒介语境的作品, 并以短片、短剧等形式抓住青年观众。
6_副本.jpg
(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党总支书记、影视与传播研究中心负责人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武亚军)
 
  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影视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,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黄迎表示,戏曲作为最古老、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,已经逐渐成为一门小众艺术,但戏曲的内核依旧璀璨,依旧能够焕发新的生机。黄迎副教授认为戏曲与电影的结合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,需要几代创作者不断努力,进行碰撞与修正。
7_副本.jpg
(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影视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,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黄迎)
 
  在互动环节,现场嘉宾与听众就《白蛇传·情》等影片中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场景进行了交流探讨。听众提出影片中五月初五的圆月、爱情场面的蝴蝶特效等场面更多是为了达到抽象、写意的效果,增加观赏性,并使观众将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演员的表演身上。
8_副本.jpg
 
9_副本.jpg
  北京国际电影节·大学生电影节纪录·动画·戏曲特别单元展映暨文化沙龙活动于8月24日至26日举办,现已圆满落下帷幕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将继续推出主题展映活动、学生原创活动、“南国电影周”系列活动等精彩活动,光影相约,不见不散!
相关阅读
热点推荐
猜你喜欢